新課標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因數和倍數》教案
新課標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因數和倍數》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方法; 2、學生能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 3、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師:看你能不能讀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數,6也是12的因數; 12是2的倍數,12也是6的倍數。 3、師:你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說說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說一說) 師:你有沒有明白因數和倍數的關系了? 那你還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數嗎? 4、你能不能寫一個算式來考考同桌?學生寫算式。 師:誰來出一個算式考考全班同學? 5、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因數和倍數。(出示課題:因數 倍數) 齊讀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數 1、出示例1:18的因數有哪幾個? 從12的因數可以看得出,一個數的因數還不止一個,那我們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數有哪些? 學生嘗試完成:匯報 (18的因數有: 1,2,3,6,9,18) 師:說說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對一對找,如118=18,29=18) 師:18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我們在寫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小到大排列的。 2、用這樣的方法,請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數有那些? 匯報36的因數有: 1,2,3,4,6,9,12,18,36 師:你是怎么找的? 舉錯例(1,2,3,4,6,6,9,12,18,36) 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因為重復的因數只要寫一個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寫兩個6) 課本、報刊雜志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么?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則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后黑板的“積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教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則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仔細看看,36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 觀察內容的選擇,我本著先靜后動,由近及遠的原則,有目的、有計劃的先安排與幼兒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觀察內容。隨機觀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當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蟲等,孩子一邊觀察,一邊提問,興趣很濃。我提供的觀察對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鮮明,大小適中,引導幼兒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觀察,保證每個幼兒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說得正確。在觀察過程中指導。我注意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即按順序觀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點觀察,觀察與說話相結合,在觀察中積累詞匯,理解詞匯,如一次我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觀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劇變化,烏云密布,我問幼兒烏云是什么樣子的,有的孩子說:烏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說“烏云跑得飛快。”我加以肯定說“這是烏云滾滾。”當幼兒看到閃電時,我告訴他“這叫電光閃閃。”接著幼兒聽到雷聲驚叫起來,我抓住時機說:“這就是雷聲隆隆。”一會兒下起了大雨,我問:“雨下得怎樣?”幼兒說大極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較觀察,讓幼兒掌握“傾盆大雨”這個詞。雨后,我又帶幼兒觀察晴朗的天空,朗誦自編的一首兒歌:“藍天高,白云飄,鳥兒飛,樹兒搖,太陽公公咪咪笑。”這樣抓住特征見景生情,幼兒不僅印象深刻,對雷雨前后氣象變化的詞語學得快,記得牢,而且會應用。我還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聯想,讓他們與以往學的詞語、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在發展想象力中發展語言。如啄木鳥的嘴是長長的,尖尖的,硬硬的,像醫生用的手術刀―樣,給大樹開刀治病。通過聯想,幼兒能夠生動形象地描述觀察對象。看來,任何一個數的因數,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死記硬背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但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死記硬背被作為一種僵化的、阻礙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方式,漸漸為人們所摒棄;而另一方面,老師們又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煞費苦心。其實,只要應用得當,“死記硬背”與提高學生素質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第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