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輪復習坐標圖解讀專題訓練
高考一輪復習坐標圖解讀專題訓練 下圖表示安徽省1985~2019年就業結構與城鎮人口比重變化。完成1~3題。 1. 2019年以來,安徽省城市化處于 ( ) A.初期階段 B.中期階段 C.后期階段 D.逆城市化階段 答案 B 解析 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鎮人口比重增長緩慢為初期階段;城市化水平高于30%,城鎮人口比重迅速增長為中期階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鎮人口比重增長趨緩甚至停滯為后期階段,后期階段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 2. 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現在 ( ) A.第二、三產業就業比重均持續快速提高 B.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第二產業超過第三產業 C.農村人口向東部沿海城市遷移數量增加 D.勞動力主要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 答案 D 解析 “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現在從事二、三產業(非農產業)的人口增加。故選D項。 3. 為增強工業對就業和農業產業化的帶動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著力發展( ) A.勞動力導向型和原料導向型工業 B.技術導向型和市場導向型工業 C.動力導向型和勞動力導向型工業 D.原料導向型和技術導向型工業 答案 A 解析 工業帶動就業需要發展勞動力導向型的產業,工業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發展原料導向型的產業。 [下圖為“沿某大陸80°經線7月氣溫分布曲線圖”。讀圖,回答4~5題。 4. 有關④地所在國家敘述正確的是 ( ) A.東北部和東南部瀕臨同一大洋 B.氣候干旱,以種植玉米為主 C.旱澇災害頻繁,對農業影響大 D.畜牧業和工礦業發達 5.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④地至①地氣溫逐漸遞減 B.④地至②地氣溫變化大的主因是緯度 C.③地是谷地,氣溫偏低 D.③地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河谷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題,結合經緯網知④地所在國家為印度,該國東北部緊靠亞歐大陸,東南部瀕臨印度洋;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不穩定,旱澇災害頻繁,主要種植水稻和小麥;印度屬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較為落后。第5題,結合圖示知④地至①地氣溫變化呈現先低再高再低的遞變規律;如果是緯度因素的影響,④地至②地氣溫應降低,但出現最小值后又增大主要是因為地形影響;③地是青藏高原,氣溫偏低,該地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 2019年我國開始實施鼓勵農民種糧的惠農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積與糧食產量變化的分異。下圖是2019~2019年我國耕地面積與糧食產量變化圖。讀圖回答6~7題。 6. 2019~2019年間我國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變化的特點是 ( ) A.耕地面積加速下降 B.糧食產量持續上升 C.2019年以前糧食產量與耕地面積同步下降 D.2019年以后耕地面積下降速度趨緩,糧食產量持續上升 答案 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注意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的圖例,結合四個選項很易得出答案。 7. 2019年以后影響我國糧食產量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耕地面積減少趨緩 B.轉基因技術廣泛使用 C.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 D.農業生態顯著改善 答案 C 解析 由題干“2019年我國開始實施鼓勵農民種糧的惠農政策”,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使得單位面積產量不斷提高,從而糧食產量持續上升。 [下圖表示“1960~2009年黑龍江省各月平均溫度、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和降水趨勢系數”,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8~9題。 8. 關于黑龍江省氣候變化趨勢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所有年份氣溫在2月份升高最為顯著 B.冬半年的氣溫將高于夏半年 C.全年最低溫度上升最為明顯 D.7~9月的降水量最少 9. 氣候變化對黑龍江省農業生產產生的影響可能有 ( ) ①病蟲害的發生頻度加大 ②夏季干旱的發生頻度加大 ③農作物的熟制發生根本性改變 ④冬季凍害的損失大幅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8.C 9.A 解析 第8題,讀圖可知,1~12月最低溫度的升高幅度均大于最高溫度和平均溫度的升高幅度。第9題,根據圖中氣溫的變化趨勢可知,黑龍江省1~12月的最低溫度、最高溫度和平均溫度均呈上升趨勢,即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從而造成病蟲害的發生頻度加大;根據圖中降水的變化趨勢可知,黑龍江省7~9月的降水量減少趨勢明顯,夏季干旱的發生頻度可能加大;綜上,故選A。 [下圖為“近地面與3 000 m高空垂直氣壓差示意圖”,讀圖完成10~11題。 10.若a、b、c位于同一緯度,則下列情形可能出現的是 ( ) ①a、c代表冬季的海洋 ②a、c代表夏季的海洋 ③b代表白天的陸地 ④b代表晚上的陸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此題考查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冬季海洋氣壓低,風由陸地吹向海洋,晚上陸地氣壓高,吹陸風。 11.若a、b、c位于同一條經線,且a、b、c三地之間形成的環流屬于三圈環流的一部分。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c之間的距離接近6 660 km B.近地面大氣可能由b向a、c流動 C.a、b和a、c之間一定盛行信風 D.a、c所代表的氣壓帶移動方向一定相反 答案 A 解析 由題意可知,a、c為高壓中心,氣壓帶名稱為副高或極地高氣壓帶,緯度為30度或90度,兩者相差60度,即6 660 km。 [下圖是沿我國境內某一經線的氣候統計圖,據圖判斷12~13題。 12.圖中①區域地形區的名稱是 ( ) A.太行山 B.四川盆地 C.云貴高原 D.秦嶺 答案 D 解析 由緯度為北緯34度,只有秦嶺符合題意。 13.圖中②區域的區域特征是 ( ) A.河流谷地泥沙沉積,形成“黃土地” B.地勢低平,多數地區海拔在100 m以下 C.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小麥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但冬春季較干旱 答案 A 解析 ②區域為渭河平原,多數地區海拔在200 m以下,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 [下圖為“某工業部門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區兩種要素成本的變化曲線圖”,這兩種要素都只與距城市中心的遠近、交通的通達度有關。據此回答14~15題。 14.a、b分別表示的要素是 ( ) A.運費、土地成本 B.勞動力成本、運費 C.勞動力成本、科技成本 D.科技成本、土地成本 15.如果綜合考慮a、b兩要素的成本,則該工業部門的工廠應布局在 (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答案 14.A 15.B 解析 第14題,由題干可知a、b兩要素只與距城市中心的遠近、交通的通達度有關。a要素距離市中心越遠,費用越高,可判斷其為運費;b要素在市中心費用最高,市中心通達度最高,故b要素為土地成本。第15題,運費和土地成本之和最低處即為最合理位置。通過計算可知②處土地成本與運費之和最低。 第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