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代數初步(四)探索規律》教案設計
最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代數初步(四)探索規律》教案設計 (10)代數初步 (四)探索規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 1.游戲引入:拍一下手,拍兩下肩,拍三下腿,重復兩次。你發現了什么? (板書課題:探索規律) 2.尋找生活中的數學規律。(全班交流,反饋訂正) 師:找一找我們現在上課的教室里什么是有規律的。 生:座位排列有規律,電扇、電燈懸掛有規律…… 師:老師今天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生:老師戴的項鏈上的珠子排列有規律。 師:你真棒,你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我相信你的這雙眼睛一定會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師: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探索規律”。 ⊙探索規律 (一)完成乘法表,并找一找其中的規律。 1.填表。 師:請同學們把教材翻到87頁,這張乘法表中有好多空白,你們能快速地把它補充完整嗎? 2.交流。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的結果? (抽查兩行,課件顯示) 3.根據填的結果,你能發現哪些數學規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并歸納) (1)橫著看,每一行上的數都是第一個數的倍數。 (2)豎著看,每一列上的數都是下面第一個數的倍數。 (3)沿對角線斜著的一組數1,4,9,16,25,36,49,64,81分別是1,2,3,4,5,6,7,8,9的平方。 (二)填一填。(課件出示) 1.8,11,14,17,( ),23,( )。 2.4,9,16,25,( ),49,64。 3.1,8,27,( ),125,( )。 4.,,,,,。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得出如下規律: 1.相鄰數之間相差3。 2.每個數都是平方數。 3.每個數都是立方數。 4.每個分數都相等。 (三)猜氣球。 師:剛才我們找到的是數與數之間的規律,那么圖形與圖形之間會有什么規律呢?(課件出示教材87頁2題) 師:你能說出第20個氣球是什么顏色的嗎?(學生找到圖形之間的排列規律,小組交流得出第20個氣球的顏色) 師:那第27個呢?(27÷5=5……2) (四)擺桌椅。 1.標準問題。 (1)1張桌子可坐6人,2張桌子可坐( )人,3張呢?4張呢? (2)猜想一下,10張桌子可坐多少人? (3)n張桌子呢?小組交流。 (4)小結:不管擺多少張桌子,我們都可以用4n+2表示可以坐的人數。 2.變式問題。 按照上圖的擺法擺放桌子和椅子,完成下表。 桌子張數 1 2 3 n 可坐人數 小結:不管擺多少張桌子,我們都可以用2n+4表示可以坐的人數。 師:在桌子數相同時,哪種擺法可以坐的人數多?(小組交流) 3.探索問題。 如果由你負責這次的六一聯歡會桌椅布置工作,你會選擇哪種桌椅的擺法呢? ⊙典型例題解析 課件出示例題。 一些小球按下面的方式堆放。 (1) (2) (3) (4) 你知道第5堆有多少個小球嗎?第8堆呢? 分析 本題探索的是圖形中蘊涵的規律,通過依次觀察每組圖形可知,第一組圖形有1個小球,第二組圖形有(1+2)個小球,第三組圖形有(1+2+3)個小球,第四組圖形有(1+2+3+4)個小球,即第n組圖形有(1+2+3+4+…+n)個小球。 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后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并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秀篇目在班里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課本、報刊雜志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么?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則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后黑板的“積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教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則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 死記硬背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但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死記硬背被作為一種僵化的、阻礙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方式,漸漸為人們所摒棄;而另一方面,老師們又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煞費苦心。其實,只要應用得當,“死記硬背”與提高學生素質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解答 根據上面得出的規律可知,第5堆有1+2+3+4+5=15(個)小球,第8堆有1+2+3+4+5+6+7+8=36(個)小球。 第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