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科學教學反思溶解的快與慢_教科版
四年級上科學教學反思-溶解的快與慢教科版 在學生做實驗的同時,動手能力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視的是,通過實驗所看到的現象是感性上的認識,如何把感性上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知識,需要老師有意識地引導。 《溶解的快與慢》中“對比實驗設計”, 四年級的學生第一次設計對比實驗,對對比實驗還是比較陌生,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對比,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對比現象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對比,怎樣對比。教師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認知能力要有一個透徹的認識,通過分析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關系,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確定如何去“導”。如:你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兩個人誰跑得快,誰跑得慢?學生根據日常的生活經驗可以知道,用賽跑的方法就能分出快慢,接著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怎樣比賽才公平、合理,學生很容易就會想到在同一起跑線上,同一時間起跑,看誰最先跑到終點,就可以知道誰跑得快。然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把已有知識遷移到要學的新知識——對比實驗上,引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加以驗證,首先,讓學生弄清誰和誰比,接著是怎樣比,進而設計出完善的實驗方案,先選取其中的一個假設,“攪拌能加快方糖溶解”對比實驗做完后,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剛才做的對比實驗是在哪些相同的條件下進行的?”這是一個既能讓學生回答得出來但又不能一下子就答完全的問題,促使學生動腦子想,經過大腦的構思才能回答正確。學生回答后,我及時地進行了糾正和歸納,把語言整理到最簡為止,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順利的分析出用攪拌和不攪拌作對比,兩個實驗中方糖大小要一樣,水一樣多并且水溫一樣,方糖同時放到水中進行探究。學生學會了如何總結實驗結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組設計實驗驗證“加熱”“碾碎”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這樣,后面的兩個實驗老師不用教,學生就會模仿著說出來。使學生不但會操作而且會思維,能表達。這樣的學生才是我們一直想培養的,動手和思維相結合,能有擴散思維。 第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