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手冊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手冊 一、法律法規篇3 1、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涵義是什么?3 2、為什么要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3 3、《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明確了哪幾方面的制度?3 4、農產品生產記錄應記載哪些事項?3 5、如何合理的使用農業投入品?4 6、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有何職責?4 7、什么是農產品的標識管理制度?農產品包裝和標識有何要求?4 8、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潛在危害因素包括哪些?5 9、《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規定了哪些農產品不得銷售?5 10、消費者在市場上買到假冒劣質農產品怎么辦?6 11、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時應當采取什么措施?6 12、違法使用農業投入品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6 13、冒用農產品質量標志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6 二、糧食油料篇7 14、大米是怎樣分類和定等級的?7 15、怎樣鑒別大米的質量?7 16、如何識別新陳大米?8 17、怎么貯存大米才安全、營養流失少?8 18、怎樣鑒別面粉質量?9 19、如何正確保存面粉?9 20、面粉增白劑主要有哪些?如何識別?10 21、米面如何除蟲?11 22、動、植物油如何科學地食用?11 23、不同食用植物油的營養價值如何?12 24、壓榨油比浸出油更健康嗎?13 25、挑選食用油應注意哪些方面?13 26、糧油污染包括哪些方面?14 27、糧食感染真菌毒素有哪些?15 28、重金屬污染糧食的危害有哪些?16 三、蔬菜果品篇17 29、野菜或有蟲眼的蔬菜就一定是安全的嗎?17 30、蔬菜為什么不宜久存?18 31、蔬菜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18 32、怎樣選擇少受污染的蔬菜?19 33、如何去除蔬菜中的殘留農藥?20 34、如何鑒別化肥浸泡過的豆芽?21 35、蘿卜和水果為什么不宜同食?21 36、水果安全選購四項原則是什么?22 37、食用水果應該注意什么?22 38、食用前怎樣對水果進行處理?23 39、香蕉為什么需要懸掛起來存放?23 40、葡萄應該怎么挑?24 四、畜禽產品篇24 41、選購常見畜禽肉產品應該注意什么?24 42、如何辨別新鮮豬肉?26 43、如何鑒別豬肉是否含有瘦肉精?26 44、白肉為什么不宜高溫油炸?27 45、肉類具有哪些食療功效?27 46、各類禽蛋產品的營養學特性各是什么?28 47、優質雞蛋、蛋制品的鑒別方法?28 48、雞蛋買來后若何儲存?30 49、怎樣吃蛋最養分?吃雞蛋該當留意什么?30 50、若何科學飲用牛奶?31 51、有些人喝牛奶會腹瀉是怎樣回事?31 52、如何辨別蜂蜜質量?32 一、法律法規篇 1、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涵義是什么?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下簡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所稱農產品,是指來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產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所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指農產品質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2、為什么要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答: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如何解決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確保人民群眾農產品消費安全,一直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制定并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從法律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產地、生產、包裝和標識以及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規定,為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規范農產品生產、銷售行為和秩序,保證公眾農產品消費安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3、《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明確了哪幾方面的制度? 答:《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明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發布制度、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農產品分級包裝與標識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監督檢查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究等七個方面的制度。 4、農產品生產記錄應記載哪些事項? 答: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24條第1款的規定,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當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如實記載下列事項:(1)使用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2)動物疫病、植物病蟲草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3)收獲、屠宰或者捕撈的日期。 5、如何合理的使用農業投入品? 答: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25條的規定,農產品生產者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或者休藥期的規定,防止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禁止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 6、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有何職責? 答: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27條的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對其成員應當及時提供生產技術服務,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加強自律管理。 7、什么是農產品的標識管理制度?農產品包裝和標識有何要求? 答:農產品的標識管理制度是指在確認符合規定標準的農產品上加貼標志,用以表示農產品的安全可信度和品質特征。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從事農產品收購的單位或者個人銷售的農產品,按照規定應當包裝或者附加標識的,需經包裝或者附加標識后方可銷售。包裝物或者標識上應當按照規定標明產品的品名、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質量等級等內容;使用添加劑的,還應當按照規定標明添加劑的名稱。 8、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潛在危害因素包括哪些? 答: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能造成直接或長期影響的危害因素主要有:(1)農業種、養殖過程可能產生的危害,包括因投入品不合理使用造成的農藥、獸藥、漁藥、添加劑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污染,以及因產地環境造成的本底性污染和汞、鉛、鉻、鎘等重金屬毒物和氟化物等非金屬毒物污染;(2)農產品包裝儲運過程可能產生的危害,包括貯存過程中使用的保鮮劑、催熟劑和包裝材料中有害化學物等產品的污染,以及流通渠道中導致的二次污染;(3)農產品自身的生長或發育過程中產生的危害,如農產品本身的天然毒素就是目前農產品所面臨的危害之一;(4)農業生產中新技術的應用產生的危害,主要可能是由于技術發展或物種變異而帶來新的危害。 9、《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規定了哪些農產品不得銷售? 答:(1)經檢測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不得銷售。(2)有下列五種情形之一的農產品,不得銷售:含有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獸藥或者其他化學物質的;農藥、獸藥等化學物質殘留量或者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不相符合的;使用的保鮮劑、防腐劑、添加劑等材料與國家有關強制性的技術規范不相符合的;其他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3)農產品銷售企業對其銷售的農產品,應當建立健全進貨檢查驗收制度;經查驗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不得銷售。 10、消費者在市場上買到假冒劣質農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