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為觀點提供有力的支撐》教案設計
寫作《為觀點提供有力的支撐》教案設計 《為觀點提供有力的支撐》 ——寫作課教案設計 本次寫作重點是獲取和處理信息。主要訓練議論文的寫作,教會學生正確處理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能為證明觀點有目的地搜尋、選擇材料,養成從材料中提煉觀點,為證明觀點準備材料的能力。 一、 導入 同學們,老師上高中時,我的語文老師告訴我,語文“得作文者得天下”,那時語文滿分是120分,作文占到50分。我至今還記得,我高考那年,作文題目是“習慣”,我的作文獲得46分。時間飛逝,一晃20幾年過去了,曾經的學生已成為老師,面對我的學生,面對當今的語文現狀,我仍然要對你們說:得作文者得天下。 為了避免老師自說自話,促進師生互動,使教學更有針對性。課前特地下發了《課堂教學意向表》,看看學生們到底想學什么。 課堂教學意向表 課題《為觀點提供有力的支撐》 姓名 班級 日期4.27 一、 老師的 教學目標 1、選擇論據的原則。(33人) 2、注重論據言簡意賅的表達。(42人) 3、學習多角度、多層面地證明觀點。(35人) 二、你的學習目標,你最想學習本課的哪些方面?(可以寫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認同老師的目標,并打上“√“) 1、論據有什么實用性,如何恰當地選取論據? 2、論證一個觀點,有哪些步驟? 3、怎樣全面、深入地用好論據,使文章簡潔有力? 4、當某種觀點與現實相抵觸,卻又客觀存在,該如何找材料去證明呢? 5、怎樣使選取的論據更新穎,以增強說理的效果?(36人) 6、論文的開頭怎樣描寫更吸引人? 7、議論文可以運用哪幾種論證方法,怎樣使論證的語言更生動? 8、對論據進行描寫是否多余,選取論據是否有要求? 9、怎樣的論據才算有力度,怎樣選取論據才能使文章不枯燥乏味? 10、論據有多方面的,怎樣很好地把握,使它為觀點服務? 三、通過預習,整體閱讀文本,你有哪些初步的感受? 1、寫議論文最重要的是論據,論據豐富有力,文章就會精彩。 2、議論文要重點突出,觀點鮮明。 3、要寫好一篇文章真不容易! 4、寫作要重視生活積累。 5、語文就是語言和文章,學好語文就是學習如何講出美麗的語言,寫出漂亮的文章。 從上面表格可知,全班46位學生,大部分認同老師的教學目標,也有的提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其中有36位學生提出:怎樣使選取的論據更新穎,以增強說理的效果?另外一些學生則提出論點、論證、論據幾個方面的寫作要求。一節課時間有限,所能容納的教學內容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們只能選取大多數同學的意見作為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學,其余的問題盡量在課中隨機點到或在下次課堂上擇要講述。 二、 教學過程 1、論據的真實性原則。 多媒體出示學生平時用過的兩個論據:下面是同學們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論據,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嗎? (1) 屈原博聞強識,明于治亂,但為小人所讒,兩次被流放。而被流放的屈原,時時不忘報國,終因報國無門,而自刎于烏江。 (2) 古往今來,許多寬容的人成就了大業! 毛主席寬容了國民黨反動派,于是成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司馬遷寬容了佞臣,于是寫下了不朽的篇章———《史記》;魯迅寬容了時代于是奮不顧身棄醫從文……太多的寬容在歷史長河中鑄就輝煌! 這兩個論據明顯違背事實,不真實。論據必須合乎事實,準確無誤,注重真實性原則。 2、論據的典型性原則。 多媒體出示一篇學生習作:題目是《成功需要正確的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這是數學老師經常教導我們的一句話,可見,態度是多么重要。 曾有這樣一件事,大學里的一堂數學課上,教授在臨下課時,把一道題目抄在黑板上。這道題目很難,教授說可以試一試,做不出就別勉強。剛巧有一位上課打瞌睡的學生,醒來后發現黑板上的題目,以為是必須做的。就在其他同學都做不出來的時候,他通過自己鉆研,并求教于別的老師,終于在第二天早上以全班唯一的一個作出了這道題目。 由此可見,是態度決定了這位學生和其他同學的差異,是態度決定了這位學生的成功。 這篇作文的缺點在于所選的事例沒有代表性,不典型。論據的典型,是指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能普遍反映社會現象,而不是特殊例子。在邏輯上能充分證明觀點,比如中外的名人事例,選進教材的事例,每年推選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例等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去搜集、運用。 下面一篇習作同樣犯了事例不典型的毛病,希望同學們引以為戒。 中學生不該帶手機. 因為中學生身體和心理不夠成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加上自控能力差,容易迷戀上某種事物而不能自拔.曾經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一件事,說他的兒子因為讀書成績好,為了以致鼓勵,就給他買了一部手機.結果他的兒子就癡迷于手機游戲而不能自拔.后來不但耽誤了學業,還得了抑郁癥,最后發了瘋.可見手機雖然是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通訊工具,鑒于中學生自身的原因,還是不該帶手機. 3、論據的充分性原則。 論據具有足夠的數量和質量,才有較強的說服力。多媒體出示司馬遷《報任安書》片段: 古代擁有財富、尊位而姓名埋沒的人,不可勝數,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為后人所稱道。文王被拘禁在里時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窮的境遇中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創作了《離騷》;左丘明失明后寫出了《國語》;孫臏被砍去了膝蓋骨,編著了《兵法》;呂不韋被貶放到蜀地,有《呂氏春秋》流傳世上;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下了《說難》《孤憤》;(至于)《詩經》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賢們為抒發郁憤而寫出來的。所有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暢,他們的思想觀念不被當時的人們接受,所以敘述所經歷的事情,讓后世了解自己。例如左丘明眼瞎了,孫臏的腿斷了,畢竟不能為世所用,(于是)回家著書,抒發心中的郁憤,想留下文字來表現自己的思想。 司馬遷正是連用了8個事例,使其運用的論據有足夠的數量,每個論據又很典型,才使這一段論述富有說服力,極具文采,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 4、在真實、典型、充分的基礎上,論據還要求新穎。 原來講社會悲劇、人生悲劇,同學們往往會引用祥林嫂、孔乙己、駱駝祥子、白毛女等例子,其實,在21世紀的今天,同樣上演著社會的悲劇、人生的悲劇,時代不同了,角色不同了,悲劇色彩有注入了新的元素。 多媒體分別出示“犀利哥”和“高數哥”的素材。 (1)這是世界網絡娛樂化下的一個新范例,但在虛幻與現實之間,卻是一出中國社會的悲劇。 美國《舊金山紀事報》網站稱,在中國,流浪遠不是一種獨立、自由精神的象征,“犀利哥”現象是以時尚之名、對一名精神疾病者的嘲弄. (2)在“犀利哥”逐漸淡出網絡后,“高數哥”的故事開始在網上走紅。這個“高數哥”比犀利哥更牛,雖然是個流浪漢,但是酷愛學習,而且特別擅長解高等數學難題。 “高數哥”在2019年的時候畢業于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電子工程專業,他原本是個數學天才,但在求職的道路上卻屢遭挫折,多次碰壁。終于變得自暴自棄,開始沉迷于網絡游戲,并走上流浪之路。 所謂新穎,就是新鮮別致,或角度獨特,能使讀者耳目一新,不要人云亦云。如果作文老是用雷鋒、陳景潤、張海迪等幾個事例,論據就會缺少“鮮活性”。時時關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新鮮事物。另外,要善于尋找別人沒有用過或不常用的材料作為論據,如《說“勤”》這篇文章中,除了用馬克思、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