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版二年級數學《數一數》教學設計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數一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數正方體等操作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并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一估擺一擺數一數等活動,對大數有具體的感受,發展學生數感。 4、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體驗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 2、學生在自主探索中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并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3、通過教學情景,使學生對一千和一萬有具體感受。 4、讓學生理解并熟記萬以內數位順序。 教學難點: 1、學生自主探索認識一千 2、理解萬以內的數位順序。 教具:多媒體、課件、正方體模型 教學準備: 1、安排學生提前調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數。 2、學生每人準備20個小正方體。 3、教師準備10個正方體模型。 學習方式: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認識了百以內的數,誰能從1數到100?他是幾個幾個數的?為什么29后面的數是30? 2、剛才他一個一個地數了,誰能5個5個地數? 3、你們能10個10個地數嗎?為什么你們數了90后數的是100呢? 4、同學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從1數到100,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數的比較快呢? (設計意圖:以數數活動為引子,既回顧了已學知識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又使學生體驗了有多種數數的方法,為新課數數部分的教學做好鋪墊。) 活動二: 1、在我們生活中除了剛才數過的這些數外還有別的數嗎?(出示課件資料圖片)在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誰愿意介紹給大家? 2、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大數?誰來把你收集到的資料展示給大家? 3、既然生活中有這么多的大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它。(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以學生提出有很多比100大的數為引線,先展示老師提供的資料,再交流學生自己收集的資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大數,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 活動三: 1、(出示課件大正方體圖)這是一個什么物體?(出示課件大正方體與小正方體對比圖)這個大正方體就是由很多個這樣的小正方體組成的,你能估一估這個大正方體中有多少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嗎?(學生匯報完后)誰估的比較接近呢?我們還是來數一數吧。怎樣才能又快又準確地數出來呢? 2、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仔細思考,想一想,擺一擺,議一議,怎樣數比較好。(學生分5人小組活動,每組一個正方體模型,學生每人20個小正方體,合作討論數的方法) 3、小組匯報:可以怎樣數?(根據學生的敘述教師操作演示) 4、哪一組數的方法比較好?我們一起來這樣數一數。(課件演示由10個小正方體到一條,由一條到一層的過程)這就是大正方體中的一層,這樣的一層有多少個小正方體?是怎樣數的?(板書: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5、我們知道了這樣的一層是100個小正方體,那么在大正方體中有這樣的幾層呢?(課件演示由10層小正方體組成一個大正方體的過程)一起數數看。 6、那么要知道大正方體中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就可以象這樣幾個幾個地數了?數了幾個100?10個一百是多少呢?(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設計意圖:出示大正方體后先讓學生估一估其中有多少個小正方體,然后再數一數,這是一個較有難度的問題,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討論后,評價選擇出較好的數的方法,在數出一層有100個小正方體后,再數出一共有這樣的十層,發現可以一百一百的數,得到10個一百是一千的結論。這一部分有效的利用了課件,由抽象到具體,突破了重難點,同時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有條理的思維方式。) 7、我們知道了一個大正方體中有1000個小正方體,如果有2個這樣的大正方體,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3個呢?4個呢?5個呢?現在你們是幾個幾個地數的?為什么這樣數?那如果有這樣的10個大正方體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呢?一起數數看。你能得到什么結論?(板書:10 個一千是一萬) 8、現在如果有7個大正方體,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還差多少個小正方體才夠一萬? (設計意圖:對學生剛學習的一個大正方體中有1000個小正方體的知識進行鞏固,并教學了數幾千的數,一個一個大正方體的出示,既引導了學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數的方法,又讓學生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的結論。提問有7個大正方體后還差多少個小正方體才夠一萬,既鍛煉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又為以后學習大數的計算打好了基礎。) 活動四: 1、請同學們感受一下一張紙的厚度,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并比劃出來。 2、請同學們感受十張紙的厚度,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并比劃出來。 3、我們的數學書大約是50張紙,兩本就是100張,再請同學們感受一下它的厚度,說一說,并用手比劃出它的厚度。 4、請同學們估計一下1000張紙的厚度,并用手比劃出來。 5、請同學們估計一下10000張紙的厚度,并用手比劃出來。 6、現在你們知道一千和一萬誰比較大嗎?一萬里面有多少個一千?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身邊天天接觸的數學書的教學,讓學生對一千和一萬這兩個數的大小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不但鞏固了10 個一千是一萬,訓練了學生的估算技能,更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活動五: 1、我們在記數時,一個一個地數,個就作為了計數單位,十個十個地數,誰是計數單位?一百一百地數呢?一千一千地數呢?一萬一萬地數呢?(板書:個、十、百、千、萬) 2、在這些計數單位中,哪個計數單位最小?哪個計數單位最大?你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3、我們在寫數時,為了表示不同大小的數就會把數字寫在不同的位置上,這些數字所占的位置就是數位。要表示幾個一,數字就要寫在個位上,要表示幾個十,就要寫在十位上,那要表示幾個百,就應該寫在什么數位上?要表示幾個千呢?要表示幾個萬呢?(板書: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4、那么你能在計數器上找到千位和萬位嗎?從右邊數起第幾位是千位?第幾位是萬位?為什么? 5、請同學們試著完成書28頁的填一填。填完后讓學生說一說。 (設計意圖:在體驗了一千和一萬的大小后,繼續認識到千和萬都是計數單位,他們對應的數位是千位和萬位,并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找到他們,提問學生為什么以引導他們了解從右往左數位依次增高,計數單位依次增大,進一步鞏固對千和萬的認識。) 活動六: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練習)我會填:10個一是( ),10個十是( ),10個( )是一千,( )一千是一萬;千位的左邊是( )位,千位的右邊是( )位,百位的( )邊是千位。 3、出示書29頁說一說的正方體木塊圖,先讓學生小組試做,在匯報時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后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并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秀篇目在班里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4、出示書29頁的涂一涂,先引導學生分析題意,并提出要求: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