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例會總監發言稿(房建詳細--樣板)
首次工地例會總監發言稿(房建) 一.質量控制要求 1. 施工技術交底制度: 技術交底是承包商極為重要的一項技術管理工作,其目地是使參與建筑安裝工程施工的技術人員與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擔的工程項目的特點、設計意圖、技術要求、施工工藝及應當注意的問題。根據建筑安裝工程施工的復性、連續性和多變性的固有特點,承包商必須嚴格貫徹技術交底責任制,加強施工質量檢查、監督和管理,以達到提高施工質量的目的。建筑安裝工程從施工藍圖變成一個個工程實體,在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工作中,首先要使參與施工活動的每一位技術人員,明確本工程的特點的施工條件、施工組織、具體要求和有針對性的關鍵技術措施,系統掌握工程施工過程全貌和施工的關鍵部位,使工程施工質量達到國家施工驗收規范的標準。對于參與工程施工操作的每一個工人來說,通過技術交底。了解自己所要完成的分部分項工程的具體工作內容、操作方法、施工工藝、質量標準和安全注意事項等,做到施工操作人員任務明確,心中有數;通過技術交底,了解各工種之間配合協作和工序交接井井有條,達到有序的施工,以減少各種質量通病,提高施工質量的目的。因此,施工一項工程,必須在參與施工的不同層次的人員范圍內,進行不同內容重點和技術深度的技術交底。特別是對于工程重要部位、特殊工程和推廣與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結構的工程項目,在技術交底時更需要作內容全面、重點明確、具體而詳細的技術交底。程序是:設計交底---承包商總工程師(或技術負責人)交底---各施工班組長---操作人員; 2.原材料、構配件、設備的報驗認可制度: 首先承包商填寫原材料、構配件、設備報驗單(A9表),要求附有三證【生產許可證(或準用證),出廠合格證(合格證的復印件必須有資格的供貨單位加蓋公章),檢驗報告單】,經現場監理工程師認可后,承包商方可采購和將原材料、構配件、設備運抵方式現場。進場后由承包商、業主、監理三方檢查驗收,外觀,堆放,保管符合要求后,由承包商檢驗人員在監理工程師、業主代表的旁站下進行試樣的隨機抽樣送檢,承包商及時將報告資料提交現場監理工程師,現場監理工程和業主代表對材料、構配件、設備有疑問時,應再次抽樣送其他試驗單位復檢,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3.分部、分項工程、隱蔽工程和重要或關鍵工序的質量報驗認可制度: 首先由承包商技術負責人在三檢一平的基礎上【施工班組自檢、工序交接檢查(互檢)、專職質檢員檢查(專檢)及質量評定】填寫分項、分部工程質量報驗認可單(A7表),要求附有質量保證資料,預檢(三級質量控制點或工序質量控制)工程檢查記錄,隱蔽工程檢查記錄,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分部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或其他資料,單位工程、分部工程由總監或總監代表簽認,監理工程師除現場旁站檢查外,必要時,對承包商的自檢質量進行抽檢,實際項目抽檢合格率與承包商自檢合格率之差大于10%為不合格,需要重新檢測認定其質量,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業主指定的單位工程必須達到優良,監理以此標準要求簽認質量和辦理承包商的計量支付。 4.重要分項、分部工程須有關單位共同檢驗合格后才準予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的制度: 基槽(坑)開挖完成后,必須經勘測設計單位確認已經達到設計要求和基底承受能力;必要時須進行地基情況的有關檢測和試驗,以檢測數據和資料作為質量保證的資料存檔;基礎施工完畢隱蔽工程驗收,必須有業主、監理、質監、勘察設計單位參加檢查并確認承包商已按照施工圖設計的全部要求施工完畢,同時還應出示基礎施工中砂漿、砼試塊和所用原材料等達到國家規定要求后,才能進行上部工程施工;樁基施工過程中及其施工完畢后,必須認依照規范及驗評標準的要求核驗施工記錄,測試數據等,試樁方法必須按規范規定和設計單位確認認可的方法及范圍所測定的數據方為有效,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鋼筋砼構件施工中,模板制作、鋼筋綁扎、預留預埋均須監理工程師、業主檢查認可后,由監理工程師簽發砼澆灌令(A11表),方可進行砼澆灌施工。 5.建立施工試驗制度: 承包商為確保工程質量達到國家或專業部門的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合格條件,以及滿足設計要求和合同規定的質量標準,需進行一系列的試驗。地基(樁基)試驗;回填土、道路、地坪等結構層的密度試驗;砌筑砂漿強度試驗;砼試塊強度試驗;焊接試驗;鋼結構焊接試驗;現場砼施工試驗;使用功能試驗。 A. 浴室、廚、廁所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間必須做蓄水試驗,蓄水時間不少于24小時; B.屋面澆水試驗,試驗時間不少于2小時; C.污水管道冷閉水試驗; D.給水管道試驗; E.道路、地坪的彎沉、平整度、粗糙度試驗。 6.監理對工程質量的控制措施: 監理部、承包商注意抓好事前預控、事中檢查、事后驗收,重點突出事前預控、事中檢查,以預防為主,從對質量的事后把關,過渡到事前、事中控制,從而對產品質量檢查,過渡到對工作質量檢查,對工序質量檢查,對中間產品的質量檢查是保證工程質量的有效措施;監理工程師對工程質量控制的三個階段: A. 施工準備階段:審查施工單位配備人力、材料、機械設備是否合理,審查擬定施工方案、技術質量保證措施,原材料的檢驗是否符合要求; B. 施工階段:旁站和巡視,檢查施工單位工藝是否按規范和經審批的方案進行,并對施工過程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進行抽查。 C. 成品驗收階段:通過檢測和驗評該分項或分部已完工程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質量標準和允許的誤差范圍。監理工程師對工程質量控制主要采取以下手段:A.旁站,這是現場監理工程師的一種主要的現場檢查形式。施工過程中對重點的分項或分部實施旁站,檢查施工過程中材料及混合料與批準的是否符合;檢查施工單位是否按標準的主案、技術規范施工;B.測量,是現場監理工程師對幾何尺寸控制的重要手段,分為目測法【摸(手感)、敲(音感)、照】、實測法(靠、吊、量、套)。監理工程師對建筑物軸線和工程的幾何尺寸進行實測實量驗收,不符合要求的要進行整修,不符合標準的要求返工;C.試驗,是監理工程師確認各種材料、工程部位質量的主要依據,用數據說話。對各種材料、混合料配合比,砼、砂漿強度等級主鋼筋焊接接頭等,監理人員可隨機抽樣試驗,施工單位要提供條件;D.指令文件,是監理工程師對工程質量控制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手段。施工單位和監理工程師的工作往來,必須以文字為準,監理工程師通過書面指令和文字對施工單位進行質量控制,用以指出施工中發生或可能發生的質量問題,提請施工單位加以重視或修改。在施工過程中除了監理工程師采取上述手段對工程質量進行控制外,承包商還必須要有自己的內部質量管理系統,對施工質量進行檢查,發現不合格的工程,自行進行整改和返工,直到達到規范標準和設計要求后才填寫報驗單,報請監理工程師驗收認可。 二.進度控制要求 1.總進度計劃的審批,由承包商編制合同段(標段)總進度計劃,提交監理工程師審查,經監理部審核,報業主代表審定批準實施,總進度計劃一經業主批準,不得修改,特殊情況可經業主批準同意稍做調整。承包商必須嚴格按照總進度計劃實施; 2.承包商在批準的總進度計劃基礎上,編制月進度計劃,提交現場監理工程師審查,總監或總監代表審定,報業主,總監或總監代表應組織監理工程師和承包商地月進度計劃實施情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