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加工原理名詞解釋
1. 高分子材料加工:把高分子原材料經過一定的工藝手段轉變成某種高分子材料制品的過程。 2. 功能高分子材料:與常規高分子材料相比具有明顯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并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3. 智能高分子材料:能隨著外部條件的變化,而進行相應動作的高分子。必須具備能感應外部刺激的感應器功能、能進行實際動作的動作器功能以及得到感應器的信號后而使動作器動作的過程器功能。 4. 可擠壓性:聚合物通過擠壓作用形變時獲得形狀和保持形狀的能力。 5. 可模塑性:聚合物在一定溫度和外力作用下形變并在模具中模制成型的能力。 6. 可紡性:聚合物流體在拉伸作用下形成連續細長絲條的能力。 7. 可延性:無定形或部分結晶固體聚合物在一個或兩個方向上受到壓延或拉伸時變形的能力。 8. 復合材料:是將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具有不同結構和性能的材料,經特殊工藝復合成一體,而制得的綜合性能更優異的新型材料。 9. 耗散:力學的能量損耗,即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現象。在外力作用下,大分子鏈的各運動單元可能沿力的方向做從優取向的運動,就要克服內部摩擦,所以要消耗能量,這些能量轉化為熱能。 10. 離子液體:是在室溫及相鄰溫度范圍內完全由離子組成的有機液體。離子液體具有極性強、不揮發、不易氧化、不易燃易爆、對無機和有機化合物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對絕大部分試劑穩定等優良特性,因此被稱為綠色溶劑。 11. 混合的定義:混合是一種趨向于混合物均勻性的操作,是一種在整個系統的全部體積內,各組分在其基本單元沒有本質變化的情況下的細化和分布的過程。 12. 均一性:均一性指混得是否均勻,即分散相濃度分布是否均勻。 13. 分散度:指被分散物質的破碎程度如何。破碎程度大,粒徑小,分散度就高。 14. 非分散混合:通過重復地排列少組分增加其在混合物中空間分布的均勻性而不減小粒子初始尺寸的過程。 15. 分散混合:將呈現出屈服點的物料混合在一起時,要將它們分散,應使結塊和液滴破裂,這種混合稱為分散混合。 16. 流變性:當高聚物熔體和溶液(簡稱流體)在受外力作用時,既表現粘性流動,又表現出彈性形變,因此稱為高聚物流體的流變性或流變行為。 17. 拉伸流動:流體質點的運動速度僅沿著與流動方向一致的方向發生變化。 18. 剪切流動:流體質點的運動速度僅沿著與流動方向垂直的方向發生變化。 19. 威森堡效應:在聚合物溶液或熔體中聚合物沿快速旋轉軸慢慢上爬并形成相當厚的包軸層的現象。 20. 孔口脹大效應:是指熔體擠出模孔后,擠出物的截面積比模孔截面積大的現象。 21. 網絡絲:是指絲條在網絡噴嘴中,經噴射氣流作用,單絲互相纏結而呈周期性網絡點的長絲。 22. 纖維:一種細長形狀的物體:長徑比至少為10︰1,截面積小于0.05mm2,寬度小于0.25mm。具有一定的柔曲性、強度、模量、伸長和彈性等。 23. 復合纖維: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聚合物的熔體或濃溶液,分別輸入同一個紡絲組件,在組件中的適當部位匯合,從同一噴絲孔中噴出而形成的纖維。 24. 高性能纖維:具有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耐化學藥品、耐氣候等性能特別優異的一類新型纖維。 25. 回彈性:纖維在外力作用下伸長和釋放外力后恢復到原始狀態的能力稱為回彈性。 26. 干法紡絲:將聚合物溶于揮發性溶劑中,通過噴絲孔噴出細流,在熱空氣中形成纖維的紡絲方法。 27. 塑料:玻璃化溫度或結晶聚合物熔點在室溫以上,添加輔料后能在成型中塑制成一定形狀的高分子材料。 28. 塑料加工:是將塑料物料轉變為實用制品的各種工藝和工程。即在加工條件下使塑料物料通過形變和流動轉變為滿足使用性能的所需形狀產品。 29. 口模成型:擠出成型亦稱口模成型,即借助螺桿或柱塞的擠壓作用,使受熱熔化的聚合物物料在壓力推動下,強行通過口模并冷卻而成為具有恒定截面的連續型材的成型方法。 30. 擠出成型:亦稱口模成型,即借助螺桿或柱塞的擠壓作用,使受熱熔化的聚合物物料在壓力推動下,強行通過口模并冷卻而成為具有恒定截面的連續型材的成型方法。 31. 注射成型 塑料在注塑機加熱料筒中塑化后,由柱塞或往復螺桿注射到閉合模具的模腔中形成制品的塑料加工方法 32. 反應注射成型: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高活性原料在壓力下通過混合頭撞擊混合后注入模具內進行化學反應并制得產品的一種成型工藝。 33. 壓延:是將混煉膠在壓延設備上制成片材或與骨架材料制成復合片材半成品的工藝過程,即是使膠料受到延展的工藝工程,是通過旋轉的兩個輥筒的壓力實現的。 34. 壓延成型是將熔融塑化的熱塑性塑料通過兩個以上的平行異向旋轉輥筒間隙,使溶體受到輥筒擠壓延展、拉伸而成為具有一定規格尺寸和符合質量要求的連續片狀制品,最后經自然冷卻成型的方法 35. 壓延效應:由于物料在壓延過程中,在通過壓延輥筒間隙時受到很大的剪切力和一些拉伸應力作用,高聚物大分子會沿著壓延方向作定向排列,以致制品在物理力學性能上出現各向異性,這種現象在壓延成型中稱為壓延效應。 36. 壓縮模塑:壓縮模塑又稱模壓,是模塑料在閉合模腔內借助加壓(一般尚須加熱)的成型方法。通常,壓縮模塑適用于熱固性塑料,如酚醛塑料、氨基塑料、不飽和聚酯塑料等。 37. 二次成型法:在一定條件下將片、板、棒等塑料型材通過再次加工成型為制品的方法,稱二次成型法。 38. 中空吹塑成型:是將擠出或注射成型的塑料管坯或型坯趁熱于半熔融的類橡膠狀時,置于各種形狀的模具中,并即時在管坯中通入壓縮空氣將其吹脹,使其緊貼于模腔壁上成型,經冷卻脫模后即得中空制品。 39. 拉幅薄膜:是將擠出成型所得的厚度為1~3mm的厚片或管坯重新加熱到材料的高彈態下進行大幅度拉伸而形成的薄膜。 40. 壓縮比(ε):螺桿加料段第一個螺槽容積和均化段最后一個螺槽容積之比稱為壓縮比。 41. 熱固性塑料壓縮模塑:型腔中的熱固性塑料在熱的作用下,先由固體變為熔體,在壓力下熔體流滿型腔而取得型腔所賦予的形狀,隨著交聯反應的進行,樹脂的分子量增大、固化程度隨之提高,模壓料的黏度逐漸增加以至變為固體,最后脫模成為制品。 42. 熱塑性塑料壓縮模塑:過程與熱固性塑料基本相同,但沒有交聯反應,熔體充滿型腔后,模具冷卻使熔體變為具有一定強度的固體才能脫模成為制品。因此,模具需交替加熱與冷卻,周期長,不經濟。只用于模塑較大平面的或流動性差的塑料制品。 43. 熱成型:是一種以熱塑性塑料板材和片材為成型對象的二次成型技術。 44. 橡膠:是高彈性的高分子材料,也稱彈性體。橡膠在較小的外力作用下能顯示出高度變形的能力,而在外力除去后,又能恢復原來的形狀。 45. 補強劑:凡能提高硫化橡膠的拉斷強度、定伸強度、耐撕裂強度、耐磨性等物理機械性能的配合劑,均稱為補強劑。 46. 填充劑:僅為了增加膠料的容積,從而降低成本或改善工藝性能,對橡膠補強效果不大。 47. 表面活性劑:分子結構中帶有親水部分和親油部分組成的物質。 48. 增塑劑:能降低高分子材料玻璃化轉變溫度并提高塑性的助劑。 49. 均化劑:相溶劑的一種,由那些與極性和非極性聚合物兼容的化學品構成。 50. 塑煉: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