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食管癌術后胃癱臨床分析
河南 外科學 雜志 2 0 1 5年 1月第 2 1 卷第 1期HE N A N J O U R N AL O F S U R GE R Y J a n . 2 0 1 5 ,V o 1 .2 1 ,N n 1 2結果 1 例因合并嚴重顱腦創傷搶救無效死亡。非手術治療者 , 均 痊愈出院, 術后 1 個月隨訪或復查無并發癥。脾臟切除患者, 術 后出現胰瘺2例 , 經引流和間斷沖洗 , 1 5 d左右拔除引流管治愈。 長時間低熱 1例, 3 7 . 5 左右, 持續 1個月, 予以吲哚美辛 口服 后體溫轉至正常, 痊愈出院。 3 討論 3 . 1 治療方式的選擇對于外傷性脾破裂患者 , 首先要對整個 病情進行全面的評估, 根據患者病史、 癥狀、 體征及腹部彩超、 C T 及診斷性腹腔穿刺、 血常規等檢查快速做出正確判斷, 決定進一 步治療方式。非手術治療適應證 : ( 1 ) 排除合并其他臟器損傷。 ( 2 ) 患者生命體征平穩, 無休克或一過性休克 J , 平時體健, 無 凝血功能障礙, 未 口服抗凝類藥物患者。( 3 )I、 Ⅱ級脾臟損傷。 非手術治療期間要注意動態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血常規, 床旁 B 超了解腹腔內積液情況, 以便做出準確的判斷, 隨時做好急診 中 轉開腹手術準備。應絕對安靜臥床, 應用止血、 補液治療 , 必要 時可適當應用降壓類藥物 , 早期將高壓維持在 1 0 0 m m Hg 左右 , 可增加保守治療成功率。但對于高血壓患者 , 要注意降壓幅度 不易過大。待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可進食流質。床旁動態超聲及 早期 D S A檢查發現活動性出血, 及時采取介入栓塞止血, 可顯著 增加脾外傷非手術治療成功率 J 。患者出院后 1個月內一定要 注意禁止劇烈活動, 注意隨訪復查 , 以防止出現延遲性脾破裂。 而對于Ⅲ級及以上脾破裂, 或損傷部位位于脾門處的 Ⅱ級 損傷; 腹腔內積液 1 5 0 0 mL ; 或處于 I、 Ⅱ級損傷, 但出現腹膜 炎體征 , 經過輸血補液治療生命體征仍不平穩, 2 4 h內輸血 8 0 0 mL ; 彩超或 C T檢查提示血腫增大, 腹腔內積液明顯增多; 老 年患者 , 長期口服抗凝類藥物、 凝血功能異常、 合并多臟器損傷 患者均應盡快剖腹探查。 可根據術中具體情況選擇手術方式。淺表損傷, 可應用生 物粘合膠止血 , 若需縫合, 縫線一定要穿過裂 口基底處, 避免留 置死腔。因脾臟質地較脆 , 打結時力度一定要控制得當, 以免切 割脾實質。對于較深的裂傷, 可先控制脾蒂處血供, 清除破裂處 1 2例食管癌術后胃癱臨床分析 侯磊 河 南平輿縣人 民醫院麻 醉科平輿4 6 3 4 0 0 · 4 3 · 血凝塊和壞死脾臟組織, 間斷或連續縫合, 內可植入止血紗布或 大網膜。對于: ( 1 ) 病情危重, 需盡快結束手術者。( 2 ) 有威脅生 命的合并傷者。( 3 ) 病理性脾破裂者。( 4 ) 胃腸穿孔或開放性腹 部損傷者。( 5 ) 脾嚴重受損者。( 6 ) 高齡及凝血機制嚴重障礙 者, 我們應盡快切除脾臟, 不要冒著生命的風險去保脾。 脾臟切 除常見 并發癥 有 : ( 1 ) 出血 : 多 為忽視 小 的 出血 點或 結扎線脫落所致 , 或肝功能及凝血障礙未能得到有效的糾正 , 導 致術后膈肌和脾床滲血。手術要 耐心細致, 牢靠結扎 血管。 ( 2 ) 感染 : 術后早期感染率為 5 % ~5 5 %, 包括肺部感染 、 膈下膿 腫、 切口感染、 泌尿系感染等。手術前后預防性應用廣譜抗生素 可以預防感染的發生。術中脾床常規放置引流,術后加強對引 流管 的管理 ,保持引流管通暢,可以防止術后膈下膿腫 的發 生H J 。( 3 ) 血栓形成和栓塞 : 脾切除后會出現血小板數升高和血 液黏稠度增加。術后 1— 2周達高峰, 最常見的是門靜脈栓塞, 也 可累及腸系膜動靜脈等部位。術后血小板 1 0 0 0×1 0 / L一 2 0 0 0 ×1 0 ’ / L ,可應用肝素類抗凝藥物 J 。( 4 ) 脾熱 : 脾切除術后 患者常有持續 2~3周的發熱 , 體溫 過 3 9 ~ C。脾熱為自限性發 熱, 應用予以吲哚美辛 1 2 . 5 m g , 3次/ d , 口服, 可緩解。( 5 ) 胰瘺: 與術中游離脾床時損傷胰腺有關, 應用生長抑素, 間斷沖洗引流 管, 多能2周左右治愈。 4 參考文獻 [ 1 ] 夏穗生. 我國脾臟外科的發展回顧 [ J ] . 中國實用外科雜 志 , 2 0 0 4 , 2 4 ( 1 2 ) : 7 0 5— 7 0 7 . [ 2 ] 霍楓、 詹世林 、 彭林輝.肝脾外傷的微創治療[ J ] . 腹部外 科, 2 0 1 1 , 2 4 ( 5 ) : 2 6 7—2 6 8 . [ 3 ] 陳孝平, 汪建平. 外科學[ M] . 8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 3: 33 7—3 38 . [ 4 ] 黎介壽. 普通外科手術學[ M] . 2版. 北京 : 人民軍醫出版 社 , 2 0 1 1 : 9 7 0— 9 7 1 . [ 5 ] 吳孟超、 吳在德. 黃家駟外科學 [ M] . 7版. 北京: 人 民衛生 出版社 , 2 0 0 8 : 1 8 7 0—1 8 7 1 . ( 收稿2 0 1 4—1 2—1 0 ) 【 摘要】 目的探討食管癌根治術后 胃 癱的診治體會。方法對 1 2 例食管癌根治術后胃癱患者采取禁飲食、 持續胃腸減壓, 腸 內、 外營養支持等非手術治療措施。結果全部患者經 1 4~ 2 8 d非手術治療措施后恢復胃腸蠕動, 并逐漸恢復經口正常進食 , 均順利 出院。結論食管癌根治術后胃癱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規范手術操作 、 及時診斷和非手術措施 , 對防治食管癌術后胃癱具 有 重要 意義 。 【 關鍵詞】 食管癌根治術; 胃 癱 ; 非手術療法 【 中圖分類號】 1 1 6 1 9 【 文獻標識碼】 B 【 文章編號】 1 0 7 7 — 8 9 9 1 ( 2 0 1 5 ) 0 1 — 0 0 2 8 — 0 2 術后胃癱又稱功能性吻合 口梗阻、 殘 胃無張力癥或功能性 排空障礙, 是手術后非機械性梗阻因素導致 的胃動力紊亂綜合 征 , 主要表現為 胃排空障礙。是食管癌根治術后早期并發癥之 一 。由于需要長時 間進行 胃腸 減壓 和 禁飲食 , 可嚴 重影 響 患者 的生存質量 。2 0 0 0一 O 6 —2 0 l 4— 0 6 , 我科對 3 9 8例食管癌在全 麻下行食管癌根治術, 發生術后胃癱 1 2例, 經非手術治療措施 , 效果滿意, 現報告如下。 · 44 · 可 南外科學雜志 2 0 1 5年 1月第 2 l卷第 1 期HE NA N J O U R N A L OF S UR G E R Y.1 a n . 2 0 1 5.Vo 1 .21.No . 1 1 資料與方法 1 . 1 一般資料本組 l 2例患者中, 男 8例, 女 4例; 年齡 5 2— 7 2 歲, 平均 4 8 . 6歲。食管癌部